Page 533 - 唯識藏_20
P. 533
。義曰:其欲、精進時,不離信,信念在初,有信佛等故,方起欲等;今以不離信故 次第,如文前後相生;其四瑜伽中,信為初。《對法》亦同,故彼論文「信為欲因」 有四種相攝,而全不同,不可會之。其此中次第,與二十八中四瑜伽不同者,此中八 是卷初文同。 語。身語是色,故思從色得,名現見思;捨唯在意,非同思故,名不現見捨。未必與 俱有二功能。又攝四瑜伽,四瑜伽皆斷隨眠故。又思能發身口,生善身語業,息惡身 於為永斷所有隨眠,圓滿成辨三摩地時,一切總名欲三摩地」,勘此總文,即似八種 謂思、捨」乃至「已生沈、掉能遠離故」,即通斷三世。
其八斷行即二十八卷四瑜伽,能斷隨眠,即欲、精進、信、方便也。《對法》雖 思、捨二法既名斷隨眠,餘六准知三摩地圓滿。又下文云「若今所說八種斷行,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八
③ 「十」,底本作「九」,今依據麗本《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》卷十改作「十」。 ② 「至」,底本作「是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至」。 ① 底本無「八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
5
2
2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