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 - 唯識藏_20
P. 55
無業盡死,唯依現緣辨死,不依過去緣故,無業盡死。其外緣中,離已 二、福盡故死,耽定、衣食闕,橫緣故死;三、業盡故死,三時業盡故。此中初三, 飽、遠行、病時而犯故死;九、非量行非梵行,染愛過度故死。 不知於己若損若益,入水、投火、他損、墮坑,愚癡故死;八、非時行非梵行,飢、 死;四、生而不吐,不消死;五、熟而持之,不通死;六、不近醫藥,橫病死;七、
* 已名不平等。《對法論》中通說過、現緣,故有業盡;離
* 《對法》說三死:一、壽盡故死,如生此州,極壽百歲,業雖未盡,命盡故死;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⑥ 「已」,底本作「己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已」。 ⑤ 「時死」,底本作「死時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一改作「時死」。 ④ 「生」字下,底本有「故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 ③ 底本無「生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② 底本無「等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一補上。 ① 「戒」,底本作「或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戒」。
* 已合
* 已,二緣雖殊,
4
3 ⑥ 名福盡,合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