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1 - 唯識藏_22
P. 311

後「云何不生」下,略示還滅。前中復三:初明胎生,次明餘三生,後釋三業生處。  ;三、「復有先集資糧」下,重廣分別第三相中趣清淨句。前中復二:初廣明流轉;  世顯,非定唯爾,過去七、現在三、未來二,為後報業,招異熟故。  若二、三、七,各定同世。」如是即顯三際緣生。今此但遮小乘緣起定三世立,依二  今論依此義,故於二世以辨緣生。即彼又說:「因中,前七與愛、取、有或異或同;  或趣清淨究竟。前二名流轉,後一是還滅。《成唯識》說:「十因二果定不同世。」  體。下差別門當廣釋。文分為三:初標三相,次隨別釋,後總結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*               自下別釋中,分之為三:一、釋初及第三相;二、「云何從中際」下,釋第二相  三相者:一、從前際,中際生;二、從中際,後際生;三、從中際,或趣流轉,  「云何生流轉」至「若趣清淨究竟」。  體者,總明緣起三世分位生,引因果流轉、還滅之體,非是別顯十二緣生一一別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娑」,底本作「婆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娑」。







              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306   307   308   309   310   311   312   313   314   315   3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