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6 - 唯識藏_22
P. 316

次第現前;無色界生,色種隨逐。  皆漸生,化頓起,已如前說。「或於生處次第現前,或種子隨逐」等者,有色界生,  果,非無果因。據義各別,亦不相違。「此諸行生,或漸或頓」者,胎、卵、溼三生  謂於因時有能引、所引,謂於果時有能生、所生」者,未熟名因,非無因果;已熟名  《對法》、《唯識》說愛、取、有近生果故,合名能生,不相違也。然《對法》說「  者,後異熟果辦體、因緣、業、增上緣俱是有支,獨名生;非愛、取支,非生因攝。  二為總,體即是愛,四取為後。初起二求故,後別生四  」因此亦會前後諸文云:「由斯識等亦說現行,因時定無現行義故。」  、勝劣、因果相異故,諸聖教假說前後;又依當來、現起分位有次第故,說有前後。  老死支名為所生。《成唯識》說:「識等五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是能引,識中業種名識支故;異熟識種,名色攝故。《緣起經》說識支通能所引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由此愛故,或發欲求」者,求生欲界;「或發有求」者,求生色、無色界。此  《成唯識》云:「《瑜伽》說識唯是所引,異熟識種名識支故。《集論》說識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取。「即是後有生因所攝」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311   312   313   314   315   316   317   318   319   320   3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