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2 - 唯識藏_22
P. 312
隨因轉,名隨業識,既被熏習,乃至前身命終不絕,能為現在相續識因。於現在世將 越郤四支,故云「乃至」。 說識已,亦說四支,四支種子與所依識無別性故;三云、論言「隨業識」即是識支, 若無識支,餘不生故;二云、此明識體非但種子,亦有現識,識能住持四支種子,故 多迷前際,現二異熟,故說此愚不了前際;理實此愚亦迷後際,多迷現因,故略不說。 說:「迷世俗苦,名異熟愚,起非福行;迷勝義苦,名真實義愚,起福、不動行。」 三惡趣,一切世俗知是苦故;勝義苦者,謂諸人天,殊勝智知是苦故。《對法》第七 初中復三:一、問;二、答;三、結。
此識等種,名言熏習,先雖已熏,未知生處,由業招集,當於善惡二趣果生。識 拔法師有三說:一云、舉勝攝劣,於五支中,識為最勝,以是初故,以根本故, 「由此隨業識,乃至命終,流轉不絕」者,問:何故不言名色等四耶? 「不了前際無明」者,不了前際世俗、勝義二種苦故,所起二愚。世俗苦者,謂 「云何從前際,中際生」至「趣清淨究竟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十
2
9
9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