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4 - 唯識藏_22
P. 344
惱一緣染,故所生謂初無明;無明不由作意所染故起,是故不說不如理作意為緣起初。 理唯此。」故十二支無始輪廻。《補闕》云:生雜染體由業、煩惱二緣所染,業因煩 死應有始,老死不說果,生死應有終。從惑生惑業,從業生於事,從事事惑生,有支 明獨有十一勝事,故偏說之,謂所緣等,廣如經說。《俱舍》云:「無明不說因,生 惱雜染,故言由彼之所熏發。業體謂行,初因即以無明為體。雖諸煩惱皆業初因,無 述兩釋:一云、遍行作意;二云、遍行思數也。 與現無明作不斷因耶? ,此由無明故染,不能染無明,故不說為無明因;二云、是與過去無明相應作意。 因,非雜染因。此中,景有二解:一云、不如理作意者,約現在無明相應不正思惟說 無明作不斷因,不能作雜染因,體非染故。
問:何故不說無明自體為自體緣耶? 「又生雜染,業煩惱力之所熏發」等者,謂生雜染由業雜染起,業雜染起,由煩 答:雖有無明,而力劣故,故不說;作意力強故,約其問答也。又此作意體,備 問:若然者,過去作意與無明俱,何故唯言作意與無明作不斷因,不言過去無明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一
3
3
3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