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3 - 唯識藏_22
P. 373
從教,名為法住。法住體故,要有法性,方為教依,以體為因,以義名界。 ,故此法性名為法界。界是因義。或以文意及《般若》等經說彼真如名為法住,所詮 故,如實義而知故。是二差別。 異生聞慧;真實智,聖者三慧。或法住智,異生身智;真實智,聖者身智,住教等法 初五與《對法》同,後十稍別。如彼經論說。
五、「生若無者」,謂種子生,識等五支是。「無處無位,生可是有」者,謂現 「問:如經言」至「應盡當知」。 四、「住」者,以無倒文句說此法性,能詮文句名為法住,故此法住以法性為因 「問:如世尊言」至「名為法界」。 三、「法住智」是聞慧,「真實智」謂思、修,異生如學而觀深義。或法住智, 「問:應以幾智」至「觀甚深義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二
3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