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9 - 唯識藏_22
P. 439
,名有色;通觀內外,名觀諸色。 有色;但觀外境,名外觀色。大乘不然,未離色界欲,或雖已離,見者色想安立現前 十九云,初名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,想觀增故,立想觀名。內未伏除見者色想,名內 第必爾,故便明之,不相違也。 起引生,或隨勝義故,離解脫入等至門,解脫除障最為勝用,故別門標。今以初修次 初、釋解脫;次、釋勝處;三、釋遍處;後、總聊簡。
備云:初但解脫境體,未解脫境類。體謂欲界死尸等,類謂色界色。第二解脫中 三藏云:梵本經論並無「內」字,譯加「內」字,義亦無妨。 問:《顯揚論》等名內有色想諸色解脫,何故此中不說「內」字,但言有色? 標數釋名者,一、有色觀諸色解脫,乃至滅盡解脫身作證具足住。依《俱舍》二 「復次,已說修習作意」至「棄背想受,故名解脫」。 八解脫以九門辨,文中有二:一、標數釋名;二、辨其行相。 雖勝、遍處準前標,說在等至門,今依修生次第,故次解脫而明之。前以隨他雜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五
4
2
2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