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4 - 唯識藏_22
P. 514
揚》第十八說,色界無覺,後起言說;無色都無,謂生彼界故,無彼言說。 、正念、正定。 所緣、相應,有行相,有所依,餘可知也。 一切真偽。」又若《婆沙》九十七卷,廣明小四句、中四句、大四句及如是句等。 二句、三句、四句、述可句、遮止句。等論決擇者,謂依八何、八若之詞,問答決擇 :「分別顯示決擇者,謂於如所說蘊等法中,隨其所應,作一行、順前句、順後句、 不如理,答言不爾,名「無事答」,亦名「遮止答」。廣如《對法》第十五卷。彼云
「六種次第:流轉次第」者,謂嬰孩等十時流轉次第,或十二因緣次第;「成所 「見聞覺知」,《瑜伽》第三、九十三、《對法》第一等,釋見聞覺知義。《顯 「五相應」,亦如《對法》第五、〈決擇〉五十四說。 「十六種攝」,如〈決擇分〉五十四及《對法》第五中說。 「三種繫屬」:初根互相屬,次識、根互相屬,後根、境互相屬。 「四行跡法」,謂苦速通等,至下當釋。「四法跡」,謂三學跡,即無貪、無瞋 其二十八對二門、五三門等,皆如〈決擇分〉六十五等說。於中心、心所法名有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八
5
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