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0 - 唯識藏_22
P. 520
死有。 求,以下約人以辨三求,故成二門。 辨其相,而不出體。 、句、文身,今合以聲、名、句、文為體。苦樂二種,體即是受,如《佛地論》,雖 體。翻衰,明利亦十八界為性。稱、毀、譽、譏,《婆須密論》體皆是聲,薩婆多名 。依經部師《俱舍論》,說衰無別體,失物名衰故。今約能失者辨衰故,以十八界為
三威勢中,約通勝故,但說業有、中、生有威,亦可異熟中攝五趣有及生、本、 「又有三種諸有情類於三界」至「諸業異熟」。 「煩惱趣」者,能趣果故,即是欲、有、邪梵行求之所因起。此則約煩惱以辨三 「復有三種從因所生」至「勝解脫道」。 依《鞞婆沙》,十八界、十二處、五蘊為體;依非情,六處為體,五塵及四相故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八
5
0
0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