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2 - 唯識藏_22
P. 522
三界,實非三界,是無漏故。如是佛所化作亦爾。 。十八界內,似欲界而非欲界,是上界相化心相分故。其若無漏心變似三界相,名為 ,名內化心。即此淨定所現之色,亦名未滿變化心果。若起化心,則名已滿變化心果 所有諸色當知是淨定境。淨定是起化因,亦名為化色十四化心。定外是散心,簡於彼 化異,本質令他識變。 宗說,並是色繫。於中四心欲界所化者,化相分,隨於見分俱色界繫,然與欲界有情 淨定,二是通體,三是通果。謂彼化心及天眼、耳,於此三心,化色十四化心。大乘 色、形色、表色;二、「於自處所」已下,因論生論,汎明諸色總有十色及定地色者。
言「內化心境界」者,依淨定作變化色解,為化引他心,心未得之間當淨定心, 景云:「若得淨定」乃至「未滿變化心果」者,若依《正理》,有三種心:一是 答:廢假論實故,且不辨之。 問:何故不說欲界無作等? 「又有三相,能攝一切色法自相」等者,文分為二:初、辨色入分為三相,謂顯 「又有三相,能攝一切色」至「三、能受能持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八
5
0
0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