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7 - 唯識藏_24
P. 437
,不能生有漏果故,亦是無漏擇滅之得,唯是無漏非擇之得,通漏無漏、善及無記。 後果,即名非擇。何故此得於所依立?若如來身無種子,故屬所依及種子。種子無漏 中屬所依非擇得。今大乘有種子,不可得所依上立非擇滅得,以種子功能闕緣,不生 四相亦爾。 成就起俱必有得得,此非得即所得,所以不說。不說小得者,大乘無過,重累假故。 立有何意也?一為遮繁,論亦應立非同分及不流轉等,故略不論。又即得中攝,如不 ,亦名不成就。」其不成就性是何性?如何今有別非得?非得攝一切非得盡,然今不 對法》云:「若得無漏對治道,方名種子成就得不成就。若生色界等,欲界亦名成就 前種從後種者,亦是種子成就及現行成就也。 即以本識上攝種功用為能得,此即得後有得也。又
然非擇滅得,大乘亦通漏無漏,唯是無記及善。善者,佛身中得。無記者,非身 基云:「未為定伏」等,乃至「名為成就」等者,此據功能不成就,非體故。《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四
1
6
6
6
6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