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6 - 唯識藏_24
P. 456
證能知;自證所作,證自證能知;乃至證自證所作,自證能知。唯內所知故,內意思 知我作如是事等。即前表知,後作此事,意俱表業,名意表業。測云:見分所作,自 云:如身語二種,表示於他,意唯自表。如發身語業時,必有意表以為方便,自意表 他,但自內心三性心起,表了前法,名意表業。泰云:後思表前思,故名意表業。基 等種類,略而不論。 ,何故不論?今大乘若為利樂,當知是善,即善種類;若為嬉戲,當知無記,即威儀 善、不善,故言一分。此皆加行生,非如異熟生心不能發業。若爾,變化心亦能發業 者,即威儀四塵,工巧五塵中唯取身語,故言一分。今大乘此通三性,今取無記,除 爾時即有,以誓受時,於一意思有離身語七非義故,名此意思為身語善業,故無有過。 ,但有思願,
「若有不欲表示於他」乃至「名意表」者,景云:此是總明三性意業,不欲顯示 「若諸威儀路」至「名無記表業」者,基等云:此如隨轉薩婆多義。云「一分」 「若即於彼」至「名善表業」者,景云:既言誓受遠離身語表業,是即未起身語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五
1
6
6
8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