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7 - 唯識藏_24
P. 457
此言以思為意業,意業亦發身語,以思為業。業即是色,而是假名,非別有色名為業 名語表業。體唯無記,不同小乘業體通三性。「唯有發起心造作思,名意表業」者, 別有業色,故言「唯有身於餘處滅」等。 如屈申時有別業色生。今不然,唯有異熟無記色身,於此處由思力故,變易而生,非 吠世師德句中屈申等亦爾,有實體,今同破之。若薩婆多,雖無動色,然別有業色, 剎那,生滅相續,於此處滅,於餘處生;非一實法中無生滅,從此不滅,而能往彼。 以破外執,意識影像,隨質無記。 相續,此滅彼生,假名身業,一念無動,故無實業。此約本識相分根色,此滅彼生, 擇,名意表業。
「唯有語音,名語表業」者,此簡薩婆多聲即語業。今言但有語音,思業所發, 基云:以正量部師色法相續,一期四相,有別動色,說名身表。今破之云:剎那 「此中」已下,次明假實。景云:此破小乘執一剎那身業有動,是其實業。今約 「此中,唯有身餘處滅」至「皆是假有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五
1
6
6
8
8
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