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1 - 唯識藏_24
P. 491
分位為三性。景云:三世識亦可三性識也。 集,識者識所識」。「分位差別有三」者,泰云:隨三受起分位有三也,亦可隨行思 能採境故,約之取相應六識也。可即就識體採取六境,如說「心為採集業,意為廣採 ?二、令心與順會;三、與境違離;四、發有漏業;五、令心王自在。 令心於所緣境隨與領納,不須言和合等。此第一是總句,若言和合等,與第二等何異 之言作,作境隨與心也。泰云:謂思令心於所緣境隨與領納和合、乖違。基云:由思 :謂於和合、乖違等境,思隨此境,與識俱轉。備云:謂思能發心,令境隨心轉,為 對法》第一別,勘會易而不論。
識自性中,「領受差別有三」者,謂三受相應識。二、「採境差別有六」者,想 行自性中云「由五種類令心造作」者,此皆思功能。「一、為境隨與」者,景云 想自性中,初明六種如前,即六根所生。又想有六,謂有相、無相等者,皆與《 受自性中,初、明六種;二、明身心二受;後、問答解身心受之意。 色自性中,初明有十一,後約大、造二色變礙解外色相。 前中,初半頌列其六義,後長行別釋。就初自性,先釋後結。釋中,即分有五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六
1
7
7
1
1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