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5 - 唯識藏_25
P. 155
五門,但有別迷者故,見苦所斷。問:集諦下身、邊何不爾也?答:力微劣。別迷集 ,明緣五門者,有力增勝,迷苦義增,但見苦所斷;諸三諦下身、邊力劣,不能遍緣 此。不能總緣,從別緣起故。問:若爾,即苦集下身、邊不能遍緣五門也?以此理故 我,即名此諦下身、邊,戒取等亦爾。若爾,總計四諦下惑為我,此何諦斷?答:無 ,不可說言見四諦斷,但迷四諦起諸煩惱,隨迷起處,總四諦斷。 ,邊依我起,隨我見說故,但說迷苦有十。三諦各八。如實道理,一切煩惱皆見空斷 治。是故苦下具十煩惱。餘諦無此能治之道,故無所治身、邊二見。 諦下有空、無我行為能治,即有身見為所治;既有無常行為能治,即有邊見執常為所 法》同。何故相違耶? 。下文具明欲界四諦所斷各十,上
基述兩解:問:如《雜集》諸諦并有身、邊見者,如何相貌?答:計彼諦下惑為 泰云:真實理門,四諦并十,如《對法》說。但為苦諦有空、無我行,對治我見 三藏云:自有二門:一、迷諦起惑門,是故諸諦皆十種。二、諦行斷惑門,如苦 今此文云,欲界迷苦有十,迷餘三諦各有八,除身、邊見。上界除瞋,餘如後說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五
2
0
0
1
1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