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2 - 唯識藏_28
P. 182

為體。如三十三:「遠離、攝樂生時,能適悅身離生喜樂,於時時間,微薄現行。加  之可解。若以修慧名作意,此即皆是修慧;若以修慧相應作意名作意,此七以作意數  離增上慢,解之,取餘文可不?  起得想,乃至真證亦爾」,是為離增上慢。遠離此慢,故即遠離。三十三第三復次釋  又二十八云「云何離增上慢?謂於所得、觸、證,無增上慢,離顛倒執。於真所得,  是文,即己謂無煩惱,名為增上慢;今既誡已,更復觀察,令不起深計,已解脫慢。  不能違逆,不能厭毀。彼作是念:『我未正解脫。為欲增斷,為此作意。』」若依如  於行住位不復現起。遂作是念:『我於此惑,為覺知不覺知?』於一諦境作意思惟,  起,令身調順。又伏種子上麤重令不生現惑者,名斷麤重。不然,此文唯約無漏為論。  ,

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七作意,第九帙中明。通無漏者,未見文。觀察作意通勝進、無間道,據文思  第二復次釋觀察作意遠離增上慢,如《大論》三十三云:「由樂斷修,欲界煩惱  遠離作意中,言斷上品煩惱及彼麤重者,若無漏道斷麤重,理更無疑;若有漏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77   178   179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