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5 - 唯識藏_28
P. 215

下,緣上界諸天所有光明,為令心舉,策發其心。若依彼,此中不劣修,觀品所攝,  「當知此中為修止觀,修彼二品勝光明想」,即當此處「彼二所依隨順修」。恐心沈  下至  十八云「即修定時,修習止品上下想者,謂觀此身如其所住,如其所願,上從頂上,  生起能取作意取前已謝滅者,說名後行」,此依慧觀,觀察諸行。  即以現意觀無間滅現行作意。已生作意無間謝滅所取作意,說名前行;若此無間新新  生為論,望未來名住,住已復坐,望過去法,現在名坐;「或在後行觀察前行者,此  滅故,說名為坐;過去已謝故,說名為臥」,於現在世亦名為住,亦名為臥者,約已  住;未來法未生,臨欲起故,名坐。坐觀於臥者,謂以現在意觀過去行。現在意臨欲  前行,此謂慧觀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論云「謂依不淨想,觀察髮毛等事」,屬下經文,當「上下想」。如《大論》二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二    ① 足下,種種雜類不淨充滿,謂此身中所有種種髮、毛、爪、齒,如前廣說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至」,底本作「從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二十八改作「至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   214   215   216   217   218   219   2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