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3 - 唯識藏_28
P. 263

世、出世。若名空、無相、無願解脫門,此唯出世,應知。」  聞、思、修所生之慧,世及出世。若名空、無願、無相三摩地者,唯是修所生慧,通  行,亦無願行;無相作道四行,亦無相行。若無差別,總名空、無相、無願者,此通  願,謂苦二及因、集、生、緣。」又云:「空道作道下四,此亦是空行;無願作道四  行,皆無願。會正法,約總語。又說不說空,以空惑故,大疑問。  祈願,依此建立無願解脫門,於無為中建立無相門。」若約此文,苦、集、道合十二  或約緣諦別觀故,亦是出世正智。問思之。  作非正智故。《大論》解外五法中,若以解脫門言之,則出世正智所攝。又釋:此文  應攝十六行,以遍諦故,正智具不具?  收。義出多端,何勞一準問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顯揚》第二卷論云:「空行,攝苦下二,即二我不可得;無相,擇滅可得;無  依《大論》二十八云:「有有二種,謂有為、無為。於有為中,見過患故,無所  法師云:正智唯有空行觀,無餘二行觀。大師若以正智義說,亦具三解脫門,別  問:此中斷惑,如六十九;十智中,如五十五鈔會。用空、無我即通四諦,空行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258   259   260   261   262   263   264   265   266   267   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