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5 - 唯識藏_28
P. 345
四、五句唯迴心已人語,第六一句亦通二種。 故,亦隨前解。第六一句通定不定,故判云:前三句通定不定性人,隨望自乘語,第 謂從發心未迴心已來,望自乘語,第五既迴心,隨所迴心見道更語,故有差別。 此第五一生。若從未定生,方至一生者,云何言不轉?以此義故,更作異思。第三句 從下中而轉上品,乃言不轉,本是上品?若不轉根,本是上品,應取未定生等,方至 通達現觀,據轉根人語,第五據不轉根人語,云何此中言轉不轉?豈有在決擇分已, 不得迴心,一觀一剎那故。 ,非已具人有退也。若迴心向大等如此,若獨覺人,如前退中釋。其世第一法唯退, 三中,云何前言已具資糧,決定不退?彼前言不得退,何論迴心?此言三句皆得迴心
既言轉根,前三句是轉根,未必是未具等三人,未具等但轉生,非轉根。以此義 第三句亦名一生,第五句亦名一生,此何異也?法師云:第三轉下中根得上根,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六
① 「處」,底本作「心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處」。
8
7
7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