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7 - 唯識藏_29
P. 437
能熏。若以有漏、無漏為論,不可例者,亦可有性、無性為例,不應種類彼可名熏。 增,前解方成。 。故未轉前,名為一類,非無九品名為一類。由此義故,卻成無始乃至今日,今日為 ,方卻斷下。 生上,不斷下惑,不障彼者,此例應然。不障有學,雖離此地,故不能斷,要至無學 學,故金剛心一時頓斷,非無九品。 障無學,作意留故,一時頓斷者,已前頓斷,有得義不?今此第七唯障無學,不障有
若以無性有情第七是有性種類,故有增減者,不然。佛果七識,因七之類,亦應 答︰一類有多義︰一、三受不易;二、三性不易;三、境界不易;四、相續不易 問︰若有九品,何故名一類? 答曰︰不然。如菩薩十地所斷所知障,一一地通三界所斷,豈無多品?又如菩薩 問曰︰若爾,應離此地,即斷第七,以九品故。 答曰︰若爾,菩薩第十地一時頓斷修道煩惱,應無九品。若以煩惱不障地故,唯 問︰彼由加行,故令頓斷,此不然者。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三本
4
2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