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不同薩婆多等,許有行相,但取心外所緣,無心、心所自能緣故。 所緣故,名似所緣相。是心外法,此中無故。 名似能緣。「似所緣相」者,大乘相分收,當小乘行相,似彼所緣心外相分,為見分
* 述曰:自下第二、正破安惠、正量部等。量言︰如緣青時,若心、心所上無所緣 論:「若心、心所」至「自所緣境」。 述曰:此說能似攝於見、相。 論:「似所緣相」至「說名見分」。 述曰:一如於心。今此正義,不同安惠及小乘中正量部等,無所緣相,得名為緣 論:彼相應法應知亦爾。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三本
① 「用」,底本作「有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用」。
4
4
4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