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 - 唯識藏_29
P. 62

;三、業;四、有;五、同異;六、和合。或立十句,如下當知。「實」者,諸法體  廣說彼相。此即聖教我種種相。世間、聖教俱有我相,此二雖殊,而皆是我種種相也。  ,立一來果。二向不定。如《瑜伽論》第二十六、《對法》十三、《顯揚》第三等,  三界見所斷惑,或修至五品,立預流果。決定已斷三界見惑,修道六品,或七、八品  逆生死,說名逆流,義乃非也。一於人天往來,便得極果,名為「一來」。決定已斷  果故。「預」者,言入;「流」,謂流類。入聖之類,故名預流。舊云流謂生死,此  十地,皆聖教中我種種相。此舉二果,等餘賢聖。前預流向亦此所攝,不別簡別向及  不了,謂實有情及實命者。釋此名等,如《瑜伽論》八十三卷及《樞要》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述曰:此即世間法種種相。如有外道,名吠世史迦,立六句義︰一、實;二、德  論:法種種相,謂實、德、業等,  述曰:聖教我種種相:預流、一來、不還、無學、二十七賢、十三住聖、三乘、  論:預流、一來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一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