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5 - 唯識藏_34
P. 135

持戒離諸惡,調伏身語意。故初對法,次素呾纜,後毗奈耶。  ,故初毗奈耶,次素呾纜,後阿毗達磨。  經為初,對法為後。  從此生,慧方得起。五、寬狹次第,契經詮生三學,調伏詮生二學,對法唯詮慧,故  說素  然《普曜經》乃說阿難後集彼對法,真諦云滿慈子集對法。三、所化次第,為初入法  對法。二、結集次第,初命阿難集素呾纜,次命波離集毗奈耶,後大迦葉自集對法。  ;後於毗邪離獼猴池側普集講堂,佛見跋渠耆舊比丘等本末因緣,說離五怖畏,後說  苑,為陳如等說四諦法,即素呾纜;次於舍衛國,因迦蘭陀子制非梵行,次說毗奈耶  ,作此次第。一、依說次第,《普曜經》說佛成道訖第六、七日,在波羅奈國仙人鹿  後。准說三乘,獨覺等三藏次第亦爾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次第者,依勝劣說,對法詮生慧,種智之根本;定能澄淨心,生慧令證法;  第二次第者,依修行說,戒麤易修,次定後慧,最難可成。從淺至深,修行法爾  復有三種次第前後。一種次第者,初素
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                   * 呾纜,為已入法說毗奈耶,為有斷證說對法藏。四、本末次第,契經為本,戒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 呾纜,次毗奈耶,後對法藏。此有五義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130   131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