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7 - 唯識藏_34
P. 137
為稱,不以誓願所求為名,而名涅槃薩埵藏? ;大乘之中,菩薩為因,如來為果,從小為稱,非名如來藏。 名菩薩藏,不名如來藏。又小乘之中,聲聞為因,獨覺為果,從小為名,非名獨覺藏 如來藏。又菩薩德行世易可成,如來德行世難可成,欲勸有情令依此教易可成立,但 名獨覺藏。若名如來藏,願行名字不弘;欲顯願行名字深大弘遠,但名菩薩藏,不名 大乘依人立藏,名菩薩藏,不名如來藏? 故乘有一、五,而教不立也。 約教門,意趣有殊,不可一准。如十度、十蔽,相治數齊;四輪、八難,其數不等。 立一、五。約機論藏,諸教既小,故略不立一藏、五藏,理應有也。又乘依機行,藏
答:夫立名者,且約一德。菩薩願求俱廣,利益既大,欲顯悲深智廣,但名菩薩 問:何故菩薩藏以誓願所求為名,不以境緣為號,而名無師藏;其聲聞藏以境緣 答:獨覺之教小於聲聞,又初入法亦依聲教故,小乘藏依人立名,名聲聞藏,不 第五、釋總別名中,問:何故二藏中,小乘依人立藏,名聲聞藏,不名獨覺藏; 第四門中,出其體性所有妨難,總聊簡中,前已具述。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1
2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