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6 - 唯識藏_34
P. 136

應說言:「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藏法,無第二第三,除佛方便說。」以此准知,義應  鬘經》云:「毗尼者,即大乘學。」既攝小教,名為大學,故同於乘,唯立一藏。亦  立一藏、五藏。答:雖無文說,義即可然。乘、藏俱許就機,理有一藏、五藏。《勝  若部袠別,從多攝屬,彼藏所收。《胎藏經》八藏亦大眾部,非大乘義。  及對法攝;若事理雜,即通契經及對法攝。然非大乘別立雜藏,此依所詮以分三藏,  法藏。若三俱雜,即素呾纜;若行事雜,即毗奈耶及素  隨彼所詮,即屬彼藏。唯詮行雜,即毗奈耶;唯詮事雜,即素呾纜;唯詮理雜,即對  瑜伽》,說有《雜事》者,如《法蘊足論》薩婆多部,說有〈雜事品〉。本是經文,  《瑜伽論》等云如《雜事》說?答:《分別功德經》是大眾部義,非宗所許。設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、辨廢立中,問:約機運濟為乘,即立一乘、五乘;亦許約機攝持為藏,許  第二、名數增減中,問:既大乘中,無別雜藏,何故《分別功德經》說有雜藏,  第十、釋通疑難者,第一、結集緣起,雖有違文,諸部不同,未可為難。  又無次第,隨宜說故,然諸經典多依第一「一種次第」以辨三藏。六藏次第,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 呾纜;若行理雜,即通調伏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31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