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7 - 唯識藏_34
P. 157

中,已具釋訖。  獨覺之教,無別部類,不可別說有此十二教之差別,但同聲聞。聲聞、菩薩,前二藏  若別,俱無方廣,故須除之。此即四文不同意也。上來第一、二藏對訖。  方廣,通相方廣,攝十二故,更不假說餘十一分名菩薩藏。聲聞藏中,八十五說若通  十一分既為聲聞藏,對此但說方廣一分為菩薩藏,其實菩薩具十二分。又八十五所說  往復方明,故有論議。故說大乘具有十二。又《瑜伽論》八十五文,同三十八,然以  云「毗尼者,即大乘學」,故有因緣;顯法深難,亦有況說,故有譬喻;法相幽邃,  》,略無此二。  中,亦顯佛慈悲所有法相,不待請問而便自說,如初轉法輪,故有自說。不同《法華  廣,有十一部。小乘經中,亦記弟子死生之事,分明顯示諸法密意亦有記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《顯揚》第六、《瑜伽論》第二十五說:「十二分中,契經、應頌、記別、諷頌  以三對者,三有二種:一、《普曜經》中三,謂獨覺等三;二、素  說大乘中有十二者,大乘經中,亦有因請、因事說法,故有因緣。又《勝鬘經》  《瑜伽論》第三十八中,同《法花經》,亦依小乘理教非勝,不得菩提,名無方
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* 呾纜等三。
              7
   152   153   154   155   156   157   158   159   160   161   1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