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8 - 唯識藏_34
P. 238

;其不律儀及處中一分無表,以不善思種子上有發身語不善功能,遮身語善戒功能為  別解脫律儀及處中一分無表,以善思種子上有防身語惡戒功能及發身語善戒功能為體  。無漏善法皆可則故,不同小乘。若律儀業,定通無漏,許佛等亦有無漏二表故。其  無漏善法皆可法則故。有義:處中亦通無漏,因餘無漏及佛餘善通是彼故。前解為正  名身業;能發語思,說名語業;審、決二思,意相應故,作動意故,說名意業。」  第三、動發善不善思以為自體,意表以前二思為體,故《唯識》云:「能動身思,說  起決定心,將欲作故;三、動發勝思,正發身語,動作於事。身語二表業,唯取現行  論》、《瑜伽》等,說有三種思:一、審慮思,將發身語,先審慮故;二、決定思,  即無表,皆持業釋;律儀之無表,皆依主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不律儀,唯是有漏。其處中業,有義:唯有漏,佛等所有無漏五蘊皆律儀攝,  第  非律儀非不律儀者,不可儀軌同於律儀,名非律儀;非不可則如不律儀,名非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二、出體者,假身表業,以色處中表色為性;假語表業,以聲為體。《成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233   234   235   236   237   238   239   240   241   242   2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