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0 - 唯識藏_34
P. 260
時應對如來像前,自受菩薩淨律儀。」 ,先禮雙足,乃至廣說受戒五相。」第四十一云:「若不會遇具足功德補特伽羅,爾 訪求同法菩薩已發大願,有智有力,於語表義能授能開。於如是等功德具足勝菩薩所 四十云:「若有欲於三種戒藏勤修學者,若在家出家,先於無上菩提發弘願已,當審 雖護世名,不顧己故。此說出家五眾之戒。 深護持,當知所生福德等無差別。由慚顧自,必愧顧他;有愧顧他,未必顧自慚起, 。故愧現前,非必有慚,必有慚者,必定有愧,是故慚法最為強勝。若有如自所受而 罪之時,顧身生羞,崇重賢善;或由愧故,於他自處作罪之時,顧世生羞,輕拒暴惡 行罪時,深生羞恥;由有愧故,於他處現行罪時,深生羞恥。或由慚故,於他自處作 恥,如是於離惡戒受隨護支乃能具受,
近事、近住及菩薩戒皆通二受,不同餘宗,其近住戒必從師受。故〈菩薩地〉第 故《瑜伽》:「問:若除苾芻律儀,所餘律儀有自然受,何因緣故,復從他受?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2
5
5
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