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3 - 唯識藏_34
P. 263
,不必有心在,而未必善亦不決定,乃是隨轉,非轉心故。若對人前許自然受,有身 故。 非今所宗。表業非是形色攝故,唯發身語現思攝故,其時無心,或染、無記,或異緣 從僧乞時,心上、中、下以判於業,祈願滿足,要第三羯磨時方得表者,此小乘義, 不能繁引。要現行思近因等起,正發身語為轉因者,是表業體,故要此時。若說前位 威儀在師前住,又以語言表宣所欲造作勝業,是名身表及語表業。」《成業論》同, 乞戒時得。五十三云:「又若起心,往趣師所,慇懃勸請,方便發起禮敬等業,以正 得外緣,或不由他得,二皆無失。不同小宗,不律儀不從他得。上說得緣。 必先淨定以為其緣,其四善根色界繫故。 往惡趣惑皆悉永害。」此說得超越第三果,并次第人,依根本定及未至
准此,自餘出家三眾、近住、近事皆從師前禮拜等受得表戒,此等後時雖隨師言 得時節者,初說得表時,後說得無表時。且說苾芻、苾芻尼得表時者,謂從僧眾 其不律儀及處中戒,若生彼家,不生彼家,自發期心,或父子等,自相教習,故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2
5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