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4 - 唯識藏_34
P. 264
表故,得名不律儀。表業如今說。 表與無表,俱時發得。初發勝思起身語業,即是表業,其事究竟,是隨轉,非轉得無 事自他作已,前生命斷等,少多遂心,滿本願故,方成無表。不同他宗,前事究竟, ,後若自作,若處分他作少多事,雖未命斷等,即成殺生若身若語不善表業。若後彼 不律儀者。 意說言,若生彼家,不生彼家,發心忍可,即由成彼不善根故,從當所起為名,即名 諸不善根,然未成就殺生所生及餘不善業道所生諸不善業,乃至所期事未現行。」此 可,爾時說名不律儀者。由不律儀所攝故,極重不如理作意損害心所攝故,但成廣大 有所了別,自發期心,謂我當以此活命事而自存活,又於此活命事重復起心,欲樂忍 時得,以決定故。定、道唯無表,不說得表時。 語表及意表者,
處中表業,或發期願,或處分時,或作方得。上說身語二表得時,其意表業,舉 彼論又云:「後若現行,若少若多,隨其所應,更復成就諸不善業。」此意說言 其不律儀,要作事時,或處分時,方得表業。五十三云:「若有生在不律儀家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三
2
5
5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