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9 - 唯識藏_34
P. 319
樂觸如無皮牛,諸虫唼食,多生眾苦;觀意會思如一大火。作此觀已,勿為三苦之所 求苦;三、求不充苦。由段、觸、思三為因故。故觀段食如子肉想,不應貪著;觀順 。故知食者,但假設施。「復次,三食為因,能生三苦:一、界不平等苦;二、欲希 ,名為食者,不應立識為其食性,未曾見有補特伽羅還自能食補特伽羅。」乃至廣說 。隨順世間,約世俗諦有能食者,非約勝義。若說有識生已安住,體是真實補特伽羅 理,唯法引法說為食義。但由法假,於其識上假想施設補特伽羅,望此四食說為食者 ,故不具述。 能令求生有情安住名細。」本有、中有,麤細別故。此等一切,皆應准知,非要勝義 。各據一義,亦不相違。九十四云,更有別義,「一切四食能令已生有情安住名麤,
九十四云:「無有少法生已安住,亦無有我能食所食。然唯約與未生諸法作生緣 五十七云:「在欲界,三食為麤;在色、無色,三食為細。」九十四云:「三食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3
0
0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