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0 - 唯識藏_34
P. 320
法味增,說之為食,亦如有漏觸生喜增,立名為食,故不違理,各隨增故。 唯大悲心神通變境資養有情,近亦名食,故不相違。 味,生大喜樂,能任持身,令不斷壞,長養善法,故名為食。」非與有情而為食也, 漏,云何非食?謂佛菩薩後得無漏,能說能受大乘法味,生大喜樂,又正體智受真如 故亦名食。如有漏法雖障無漏,然持有漏,得名為食。無漏亦爾,雖斷有漏,然持無 名為食」耶? 」乃至廣如九十四說。 不審觀此,便為喜、貪之所染汙。若為二染,生二過失:一者、當來;二者、現法。 苦惱,坦然而住。三食為緣,生識內苦,故觀識食如三百鉾之所鑽
問:《佛地經》說一食:廣大法味,喜樂所持。《法花》說二食:一者、法喜; 答:由有漏觸引喜樂勝,無漏喜樂治憂苦勝,各立為食,對治別故。又無漏受領 問:何故有漏觸為食體,無漏法中喜樂為食? 答:《佛地》第一說:「食能長養三有眾生,此斷有故,應不名食。是住持因, 問:若無漏法破裂有故,說為非食,何故《佛地經》云「廣大法味,喜樂所持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① 刺。乃至廣說。
3
1
1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