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7 - 唯識藏_34
P. 347
、出世間二智為體故。 方修起故。 因,解脫為果,何妨色界亦得後起?豈生色界不得名有色耶?不作不淨,不唯在欲。 :不然,通二界起。初修解脫,遍處為果,必在欲界,如前道理;後成滿時,遍處為 起,由教力故。《瑜伽》第十二云:「由二因緣,名為有色,謂生欲界等故。」有義 五說「後五解脫唯言能引想受滅等至」者,依成滿位,亦不相違。 之,第七解脫除之令遠。六、寂靜最極住障,第八所除,滅定寂靜,極勝住故。第十 謂煩惱,有謂有頂。此即無色惑、苦二法,由第六、第七解脫所除。第六解脫正能除
有無漏者,在佛身皆無漏,在餘身中第八唯無漏,餘七通有漏、無漏,通是世間 二得者,在佛及麟角獨覺身中,八皆離欲得;在餘身中皆加行得,要離彼地染後 依身起者,後五解脫,三界身起,許無色界起滅定故。初三解脫,有義:唯欲界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① 「說」字下,底本有「聖之弟子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略纂》卷五刪去。
3
3
3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