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4 - 唯識藏_34
P. 444
繫故;上亦不起下地聞慧,有漏三慧是業性故,皆厭捨故。 許聞慧名出。無漏三慧,上下通起。上地不起下地有漏思、修二慧,思無下起,一地 後,心恒一類,云何名出?既爾,純無漏如何起聞慧?故異行相、異分名出。前師亦 聞慧。 第二定所出之心非生得善。諸論皆說,若生彼地,方起彼地生得善故,故所出心定是 靜慮地心出等,即能現前,而出於定。餘一切地,如理當知。」其所入定修慧心,其 想地有無漏心引滅定故。然在下地,得起上地有漏聞慧。 八近分、靜慮中間。無漏者在十地:色界六,除上三未至;無色界中四根本地,說非 未至地無?由此應知,初說為善。思慧唯在一欲界地。修慧有漏者十七地:八根本、 散聞慧。或在七地,加初未至;或在五地,又除中間。何故中間說無聞慧,
第六、諸智相攝者,《勝鬘經》中說:「一,謂心法智。」彼說厭苦求涅槃智, 有義:所出定是修慧,有漏、無漏異心名出,要生彼地中,起彼聞慧故。八地已 《對法》第五等說:「樂欲力者,謂已得第二靜慮者,入初靜慮已,若欲以第二 聞所成慧通在六地,欲界、四靜慮及靜慮中間,未至勤求根本地相,善位無容起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
4
3
3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