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0 - 唯識藏_34
P. 480
身亦名菩提,〈菩薩地〉說菩提、菩提斷皆名菩提故。為令三乘得此二種,方顯化身。 所知障品障受用身,除無明增,方為實智,愚智相返,斷所知障,得受用身。此受用 即佛性,佛性即法身,法身即涅槃界。煩惱性縛,涅槃性解,性相違故,斷得法身。 麤,後證細故。 實智離闇,名受用身;理智難測,非略能知,方為有情現麤理智,名變化身,令初知 受苦,翻對彼故,說初二身:一、翻妄顯真;二、返愚成智。真境離纏,名曰法身; 者、相淨,能顯法身,離能所執,證理智故。前二惑障,後一智障。 能起化身,由無鬥諍,隨類化故;二者、苦淨,能起應身,由離諸苦,現等覺故;三 彼三者,不至三身;為斷三故,佛現三身。 ,故顯化身;為欲斷除二障品種子,故顯應身;為欲永滅二障品習氣
三者、佛有三德,謂智、斷、恩。為顯此三,故說法、報及化三身。 二者、煩惱障品能障涅槃,即此涅槃亦名法身,故《勝鬘》說一乘即大乘,大乘 《佛地經》等說三身者,略有四釋:一者、由昔有情觀虛妄境,心常迷闇,起業 四者、又准《金光明》,說入如來地者,為三種淨故,得極清淨。一、煩惱淨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
4
7
7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