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3 - 唯識藏_34
P. 83
第六地,無相雖多,未能長時;於第七地,方得長時,猶有加行,亦未任運;八地以 ,方了俗識;四地以前,真俗別觀;第五地中,真俗方合,然極用功,始能少起;至 見道前,雖作真俗二唯識觀,似而非真;入見道中,真相見道,俱了真識,後得俗智 終不能了如幻識故。 直往、迂迴,地前皆同。迂迴之人,雖得無漏,遊觀心中,亦不能伏除,未證真識, ,見道前位,亦有伏除。《攝論》、《唯識》等,各言煖等中,作尋思等觀故伏除, 。從多為論,但說四位,以觀時少,略隱不說。《唯識》等中,據實為論,別修行相 斷一切煩惱。」正同《唯識》。 集故,已得證入方便地故,證得見地故,積集修地故,能斷煩惱;得究竟地,當言已 入唯識相、性。」五十九說:「云何能斷煩惱?齊何當
上來明位,下當辨修。辨修有三:一、證修;二、相修;三、地修。證修者,此 《攝大乘》中,以資糧道聞思位長,大劫修滿,方起加行,等持位中,作唯識觀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7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