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5 - 唯識藏_34
P. 85
不見真如,而能了諸行,皆如幻事等,雖有而非真。」 頌悟入遍計所執,次半頌悟入依他起性,後一頌悟入圓成實性。《成唯識》云:「非 亦當推,唯量及唯假。實智觀無義,唯有分別三,彼無故此無,是即入三性。」初半 平等無分別智已得生起,悟入圓成實性。」又云:「名事互為客,其性應尋思,於二 入唯識故,悟入依他起性。若已滅除意言聞法熏習種類唯識之相,乃至爾時菩薩平等 ,七地已前有漏、無漏二性能觀,八地以上唯以無漏二性能觀。 ;有無漏門,攝屬圓成。決定無唯屬圓成者,非真理故。即顯地前唯是有漏依他能觀 體故。此據正義。有漏觀者,定屬依他;無漏觀者,二性所攝。常無常門,屬依他起 修,近未生果故,非勝者可爾。 云,下地不能修於上者,以諸初業及漸鄰
所觀性者,《攝大乘》云:「如是菩薩悟入意言似義相故,悟入遍計所執性;悟 第七、觀法何性者,此有二種:一、能觀;二、所觀。能觀定非遍計所執,彼無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7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