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8 - 唯識藏_34
P. 88
種習俱初地斷。俱生煩惱障現行,地前漸伏,初地以上能頓伏盡,然故意力有時猶起 二、所知障。 能作。 、遊觀十,隨應別說。無漏聞思,隨依無爽。上七未至,唯有欣厭,行相猶局,故不 薩見道及金剛定唯第四定,後通諸地,色六、無色四,十地隨應,依起此觀。斷惑九 聲聞者,隨應說之,不愚於法故。除此二外,不說餘人亦得無色心,通緣於一切。菩 法」,故知無色亦有此觀。菩薩即是見道以前四十心位,地上不生,處處說故;廣慧 菩薩未得自在,及得廣慧聲聞,若諸有學,若阿羅漢,以無色界心,了三界法及無漏 諸教同故。此唯加行善,故非生得攝。然依《瑜伽》六十五說「若定若生,毗鉢舍那 不取傍說;色界觀中,通聞修慧;無色界觀,唯修無餘。色界無思慧,無色又無聞, 漸悟故;唯
《成唯識論》第十卷云,分別煩惱障現行,資糧道中漸伏,加行道中能頓伏盡, 第九、斷諸障染者,障有二種:一、俱生;二、分別。此復有二:一、煩惱障; 上明依身,下明地起。欲界自地,觀通聞思,唯散非定,亦非無漏,此依正義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7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