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3 - 唯識藏_34
P. 93
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;若有情類雖未證入正性離生,而於三乘性不定者,聞此法已, ;於獨覺乘性決定者,聞此法已,速依自乘而得出離;於無上乘性決定者,聞此法已 等,為具宣說如來鏡智!若有情類於聲聞乘性決定者,聞此法已,速能證得自無漏地 ;求大乘者,授以大乘。」《大般若經》第十六會,善勇猛請言:「唯願世尊哀愍我 ,無聞非法眾生,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;求聲聞者,授聲聞乘;求緣覺者,授緣覺乘 處處非一。 言:「為求菩薩者,說應六波羅蜜法,乃至為求聲聞者,說應四諦法。」此三乘文, 二乘為次,無性為第三。又有三乘:一、菩薩乘;二、獨覺乘;三、聲聞乘。故契經 定可差;二者、若遇即差,不遇不差;三者、遇與不遇,決定不差。即以大乘為初, 攝論》成立
或說四乘。《勝鬘經》言:「攝受正法善男子、善女人,荷四重任,謂離善知識 或說三乘。《涅槃經》云,譬如病人,有其三種:一、若遇良醫,及與不遇,決 或說二乘。世親《攝論》初云:「上乘、下乘有差別故。」《涅槃》又云,為聲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8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