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5 - 唯識藏_34
P. 95
法、類、四諦、此後所得世俗智、盡智、無生智;三、淨證得,謂四證淨;四、果證 以為因故,有五證得:一、地證得,謂見及修、究竟三地;二、智證得,謂九智,即 所應教、理、行、果以為體性。故《瑜伽論》六十四說聲聞乘證得者,謂先受歸依等 通現及種,并諸隨順有漏善法,即善法欲已去,聞思等行,并無為法,皆為乘體。 究竟得蘇息處,是佛有餘不了義說。」故根本果,若隨順果,皆名大乘。有為法中, ,是法身。即菩提、涅槃皆是果大乘。《勝鬘》又云:「二乘涅槃名向涅槃界,四智 」又〈壽量品〉說「成道已久」,報佛也;〈安樂行品〉說「不如三界,見於三界」 方便說。」又《勝鬘》云:「二乘者,即是一乘。」《法花》又言:「息處故說二。 唯此一事實,餘二則非真。」
二乘體者,大乘如前,聲聞乘體即合二乘所有三歸已去,隨順出世有漏五蘊及隨 果大乘者,謂佛菩提、涅槃果法。《法花經》言:「說佛智慧故,諸佛出於世, 行大乘者,謂六度等。故無性云:「亦乘亦大,故名大乘。」又《勝鬘》云,正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8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