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8 - 唯識藏_34
P. 98
脫等故,三乘並於煩惱障中而得解脫,解脫無差別故。 與此同。四、無我等故,若有實補特伽羅,可有乘別,我既無異,故說一乘。五、解 六住前,位可退故。三、法等故,乘雖有異,所趣真如無差別故。《法花論》解,亦 壞,退依聲聞般涅槃故。《法花經》云新發意菩薩聞是法已,疑網皆除。此中唯說第 一類不定種姓,令依大乘般涅槃故。二、為任持所餘不定種姓菩薩,恐於大乘精進且 乘。法無我解脫,等故姓不同,得二意樂化,究竟說一乘。」此中十因:一、為引攝 十義。如《攝大乘》第十卷云:「為引攝一類,及任持所餘,由不定種姓,諸佛說一 者,乘即無上,持業釋也。 第四、種種姓乘者,種種姓之乘,亦依士釋。二經餘三乘名同前也。大乘若名無上乘 ,亦有財釋。然前解勝,大非能
六、姓不同故,聲聞之中,不定種姓有差別故。此聲聞身具有聲聞及佛種姓,由 第四、彰廢立者,何故立一?有決定性,為二乘故;有無種姓,為五乘故。此有 《勝鬘經》中,說四乘者,初名人天乘,人天之乘,亦依士釋。《大般若》中,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