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2 - 唯識藏_35
P. 102
須探討的主題。 經裡。凡是讀過大乘經的,誰也會有此感覺。這是每一佛教從,尤其大乘唯識學者必 師的多種解釋,大都有它思想上淵源的。事實上,心性本淨的思想,滲透到一切大乘 部派佛教發展中的心性染淨論,那麼在研究大乘唯識學時,就容易偏執一邊。大乘論 位。從過去大乘唯識學的諍論上看,它幾乎成了一切糾紛的癥結。我們假使不能理解 竟常。」 意,像《順正理論》(卷七)說: 量本計的一味蘊,也都是感到剎那論的困難而這樣的。但機械的統一論者,決不能同 連繫的觀點,才考慮到心性的一體。這不但一心論者如此,犢子的建立不可說我,經 見,說「以心是一,故能修集,若念念滅,則無集力」。本著剎那生滅不能安立因果
略說問題的重要性:心性染淨的論辨,在佛教尤其唯識學上,佔有非常重要的地 「或謂諸行若剎那滅,一切世間應俱壞斷。由此妄想,計度諸行或暫時住,或畢
唯識學探源
第三項
心性本淨
9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