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6 - 唯識藏_35
P. 106
客性位容暫有染。」 根者必無善心,無學位中必無染故。……如是但約心相續中住本性時,說名為淨,住 必淨無染汙故。客性心者,謂所餘心,非諸有情多分安住,亦有諸位非皆容有。斷善 者,謂無記心,非戚非欣,任運轉位,諸有情類多住此心,一切位中皆容有故,此心 依何密意?依本客性,密作是說。謂本性心必是清淨,若客性心,容有染汙。本性心 論》(卷七二)說: 有部的學者,有點不大信任,但也還不致絕對否認,給它個適當的解說,像《順正理 通三性呢?這不是與佛共諍嗎?不,經上也在說善心、惡心。心性本淨的聖教,一切 根據,是經上(銅鍱部的《增支部》有此說)說(轉引《順正理論》): ,為別體的貪等所汙。它的心通三性論,就這樣的建立起來。
「若抱愚信,不敢非撥,言此非經,應知此經違正理故,非了義說。若爾,此經 經有心性本淨的明文,有部它們是不會毫無所知,為什麼還要建立心性無記,心 「心性本淨,有時客塵煩惱所染。」 心性本淨說,除上面兩系以外,還有在佛教裡放射異樣光芒的心性本淨說。它的
唯識學探源
9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