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5 - 唯識藏_35
P. 105

,有相當的違難。但它說:這是依假名相續心說的,並不是在一剎那中,有別體的心  論師們是依心的自性說的。經說「心長夜為貪等所汙」,這似乎與譬喻者的貪即是心  。這樣,心自然是通於三性。雖然有部也可以說通三性,但它是建立在相應上,譬喻  差別,其實都就是心。信、慚、愧等善心所,貪、瞋等惡心所,都是心識不同的形態  、心所法一體的見解而來。譬喻論者,是王所一體論者,心王、心所,只是名義上的  ,不是心的本性。心的本性,是無記的中容性。  ,同一異熟,好像心整個兒就是善是惡,也不再說它是無記的。但善惡究竟是外鑠的  水,水的自性不是藥,也不是毒。善惡心所與心,滾成一團,是同一所緣,同一事業  ,不是心的自性是善是惡,只是與善惡心所相應的關係。善心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譬喻論師也像有部那樣分為三性,但它不許心性無記,主張心通三性,這還從心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100   101   102   103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