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3 - 唯識藏_35
P. 113

分別論者的貢獻,確是太偉大了。  本淨,就是這淨法本有的見解。大乘本有佛性的思想,都是以這心性本淨為前驅的。  在未來無實論者,顯然成了問題,它必須指出有漏位中,可以成為無漏的東西。心性  眾部等,主張過未無體,那就不能像有部那樣早已具足在未來中。無漏淨法的生起,  聖法,早已具足在未來法中,只要加以引發,使它從未來來現在,繫屬有情就是。大  密切的關係。  者,發現了七心論以後,那一味相續的覺性,又漸漸的與起滅的六識分離,但還保持  才能完成這相續不斷的理論,才能克服那嚴重而困難的問題。在後期的大眾、分別論  機械的累積。在大眾、分別說系,當然有著很多的難點,這一直要到一切皆空論者,  念滅,只是斷滅論。我們必須認識,剎那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性本淨,在轉凡成聖的實踐上,有它特殊的意義。薩婆多部的意見,三乘無漏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項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法遍行與染俱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