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4 - 唯識藏_35
P. 134
各家的見解總攝起來,是這樣的: 相應論者,引起了很大的辨論。後來又引出其它的見解,隨眠問題是更複雜化了。把 的、相續的、潛在的隨眠就被佛弟子在經中發現。心不相應的隨眠論者,與反對派的 滿雜染的黑影。 要生起煩惱,過去煩惱的勢力,還在支配我們。這一念善心,不同聖者的善心,還充 ,為什麼還是凡夫,不是聖人?雖然有人高唱「一念清淨一念佛」,事實上,我們還 才能「畢故不造新」,不再感受生死苦果。我們不也常起善心嗎?在煩惱不起的時候 理作用,它在心上現起時,能使心煩動惱亂,現在、未來都得不到安靜。斷了煩惱, 實問題的重心卻另有所在。眾生的不得解脫生死,原因在煩惱未斷。煩惱是特殊的心
這樣,就要考慮到過去煩惱勢力的潛在,未來煩惱生起的功能。在這點上,微細 一、總說。在部派佛教裡,隨眠被爭論著,爭論它是不是心相應行(心所),其
唯識學探源
第一項隨眠 第二節
微細潛在的煩惱
1
2
2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