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7 - 唯識藏_35
P. 137

曾經說到,但說到無心定,是完全錯誤了。《宗輪論述記》說:  隨眠的存在,分別凡聖的界線,窺基的《宗輪論述記》,與智周的《唯識演祕》,都  性本淨,又沒有貪等煩惱現起,然而還是凡夫,不是聖人,歸根是隨眠在作障。這依  應解釋做「與不善根相扶」,依一般共同的見解,應該是說心所與心相應。眾生的心  ,在凡夫位上,隨眠是從來不相離的。因隨眠生起貪等不善心所,才是相應。它把相  者的隨眠,只許七種。或許分別論者立七隨眠,大眾部等以三不善根為隨眠吧。總之  蘊》卷二),隨眠與纏一樣,也有十種。據《順正理論》(卷四六)的記載,分別論  三不善根故,起貪、瞋等不善,不善生時,與三不善根相扶,故言相應。」  始已來有客塵,即是煩惱,煩惱即是隨眠等煩惱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在無心位起善等時,名異生等,但由隨眠恆在身故。若是心所,無心等位應是  覆障淨心的客塵,就是隨眠。它說隨眠是三不善根,但奘門的傳說(見《唯識義  「如僧祇(即大眾)等部說:眾生心性本淨,客塵所汙。淨即是三善根。眾生無  要理解大眾、分別說系的隨眠,應記得它是心性本淨論者,它怎樣重視性淨塵染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