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5 - 唯識藏_35
P. 135
便。彼由此故,於欲貪纏能正遣除,并隨眠斷。」 。它有了「三世實有」,再加上「得」和「非得」,凡聖縛解的差別就可以建立。 它脫離關係。在這樣的思想下,過去煩惱的勢力,或能生煩惱的功能,老實說用不著 有得到非擇滅。過去的煩惱,因有不相應的「得」的力量,使煩惱屬於有情,沒有和
依經典(轉引《俱舍論》卷十九)的明文,很可以看出纏和隨眠的分別。「起欲 「若有一類,非於多時為欲貪纏纏心而住,設心暫時起欲貪纏,尋如實知出離方 二、有部的心相應行說。薩婆多部的見解,未來還要生起煩惱,這是因為煩惱沒 大眾系 分別說系 犢子系 一切有系
唯識學探源
成實論師 經部 有部
法救 正統派
心不相應行 亦心相應行亦不相應行 非心相應行非心不相應行 心相應行
1
2
2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