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0 - 唯識藏_35
P. 140
但有經文的明證,就是從學派上看,也只有部系才主張隨眠即纏。有部系中,除迦旃 心所生的論調,大眾部他們還是非常徹底的呢。 能力,遇相當的現緣,招感一切色法。這要不要業力以外的種子,還值得注意。怕由 部是承認有熏習的。明淨的心性,在相續的演化下,成為無漏和善法的根據。惑業的 ,大眾部各派都不許它是色性,把它建立在內心的活動上。這內心的活動,至少大眾 ,在佛家業感的緣起論裡,是否色法也要各從自種生?煩惱的潛能是隨眠,業是動力 後念。此既不爾,彼云何然?」 切法為什麼沒有呢 生現行,現行熏種子」的思想。但一般人的見解,要發生疑問:煩惱有種子,其它一
四、犢子系的亦心相應亦心不相應說。隨眠不是心所法,這似乎是佛的本意。不 這確乎是很費解的。現存參考的資料既不完全,我們也無從作適當的解說。不過 「若執煩惱別有隨眠心不相應名煩惱種,應許念種非但功能,別有不相應能引生 俱舍論主也曾責難過(論卷一九): 「身心等業亦有久習相,是亦應有似使心不相應行。」
唯識學探源
?
成實論主曾這樣的責問過(論卷三):
1
3
3
0
0